Mon - Fri : 09:00 - 17: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
访问手机版

扫码访问手机版

App下载

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

微信: 13175635983
返回顶部
形意拳内功练法
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5604次阅读 0次回复
形意拳,不管是五行拳还是十二形拳,每个形都有三种练法:第一步是练定步,以调息、摸劲(练气);第二步是练跟步,练意、气、力相合,练发力,以内催外,练丹田抖决,整体爆发;第三步是练行步,练意、练形。这步功夫是身形、步法、手法、气法的高度协调统一。行步拳也有两种练法:一是在行进中练绞力,以内催外,丹田抖动,整体爆发。二是练暗劲、化劲,步如犁行,身似龙形,以身化手,形神合一,混元一气,行云流水。
过去有人说形意拳邪性,不敢练形意拳,有人练了,反倒越下功夫毛病越重。很多老拳师不愿意教小孩子练形意拳,认为成年人会更容易接受形意拳(这和少林拳正好相反)。这是因为形意拳更侧重于内气的修炼,对于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更要慎重的缘故。总之,习练形意拳,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,都要练之得法。过去有不少地区的拳师在习练形意拳时都偏重于刚劲爆发,不少人热衷于震脚发力,这样练之日久,结果使不少练家腿伤脑损。有些拳师到老年时落下严重腿疾,不要说不能练拳了,甚至连走路、蹲厕都困难。我的恩师张兰普先生对此深有体会。他年青时练拳,由于脚下过重震伤了脑海,一度走路脚不敢沾地,记得兰普先生生前曾多次告诫我说:“义会呀,这形意拳你以后可千万不要落脚太重,形意劲足发在身上,不是发在脚上。”另外练形意拳要重视八字二十四法的要求。因为二十四法对人体各部位按照形意拳的法则,进行了严谨的规范。要整体地认识,落实二十四法。千万不要只偏重其中一法,而忽略其它。常见一些练形意之人,后来成了严重的驼背之形(太过与强调含胸、圆背之故)。好好一个人,形如残疾,可悲不。所以老年间小孩子练形意拳都是有老师严格看顾的。
形意内功,主要以形意拳三体式桩入门;以形意五行拳定步操练法为最基本功法。其目的是练气、养气、摸劲。本文主要向读者介绍三体式桩和五行拳之定步劈拳的基本练功方法。
三体式桩又叫子午桩、三才桩、三体式。三体式桩是形意拳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功。形意门的桩法有很多,但本门老师一般只让入门学生站这个三体式桩。因为三体式桩,基本包括了形意拳对人体各部要求的基本法则。以后的形意拳套路、技法不管怎样千变万化。但基本原理和要领都与三体式桩是一致的,所以过去曾有“万法不离三体式”之说。
一、三体式桩
l、身体直互,两脚跟并拢,左脚直向前,右脚向外撇约45度,身体半面向右,目视正前方。双膝微屈,两手外旋边旋边握拳,拳心向上,靠于脐下小腹两侧,重心左移,右拳外旋沿胸向上由下须处向前上方钻出,路线呈弧形,拳心斜向上,并微向外倾斜,小指向上拧转,肘尖下垂,右臂尽力前伸,但不可伸直,右拳高与鼻尖平。左拳不动,眼看右拳。右拳伸时吸气,式成气至中脘。上动略停,然后重心右移,左脚跟离地,以左脚尖虚着地,同时右拳不动,左拳沿胸前上钻至右小臂内侧。左小指根轻贴右小臂尺骨处,位于肘前腕后(此式内含鸡腿、龙身、熊膀,虎抱头之势)。
2、接上式左脚向前趟出一步,重心在后脚(初习可练前四后六劲,及功深可练前三后七劲)。前脚后跟至后脚后跟之距约两脚半:横向之距,前脚内侧与后脚内侧约在一条直线上,后脚尖外撇约45度,前脚尖直向前。同时左拳上钻至右小臂腕后内侧时,两拳内翻变掌,左小指掌根沿右掌虎口轻擦向前推出,右手拉至脐下小腹右侧,手心向下,塌掌根,六指根轻贴小腹,小臂贴靠右肋,两臂抱圆,右肩内扣,左掌前推,腕与肩平,尺骨有搓撑劲。掌心向前,掌指向上,腕曲45度,坐腕,劲力在神门穴,臂极力前伸,但不可直,掌要推上劲,肩要撒开,不可僵硬,劲到掌指,虎口要圆,掌心内含。要有吸劲,食指要上翘,眼看食指。
左手食指尖,左脚尖与鼻尖上下要三尖相对。前脚要戳(撑)住劲,后脚要蹬上劲,两膝要曲,但要有挺劲,不能软,也不能硬挺(后胯不能绷直,臀尾不能上翘)。总之两膝要有弹簧劲。
此式练时,右脚不动,左脚向前趟出一步,要求左脚跟先着地,然后前脚掌着地,待全脚踏实,意气劲先落至前脚,前脚踏劲,劲由前脚向前腿向上返劲至腰脊背,然后后腿蹬劲,两脚向下蹬踏劲反弹向上,同时腰胯向下松沉(气沉丹田,降至涌泉)。两膝曲但要有挺劲,背要有拔劲,项要竖、头要项劲,后肩里合,前肩撒开,肩窝吐气。
掌要项、头要顶、舌顶上颚。两膝里合扣,两胯要正,身似斜似正。气要下沉丹田,尾闾要前收,谷道上提。胯要松、背要拔、脊骨要挺直。两臂要曲、腕要曲、膝要曲。丹田要抱、两肋要抱、心气要抱。虎口要圆,脊背要圆、前胸要圆。两肩要下垂、两肘要下垂、气要下垂。颈项要挺,脊骨要挺,膝盖要挺。心要敏、眼要敏、手要敏。
以上是三体式的基本要领。三体式是形意五行拳的母式,五行拳各拳都以三体式起式而展开,固形意拳有“万法出于三体式”一说。
三体式是形意拳的重要桩式,初习者以站三体式入门,可以换去自身之拙力,培元练气养气,进一步体会体内产生浑元一气之感。此功法也是形意拳家终身修炼之法。功深者只要一举手投足,全身腾挪之气感即出矣。但本门不主张死练站桩.站三体式常与五行拳配合练习。一动一静互为补充,相得益彰。初站三体式桩一次以3~5分钟即可,然后逐渐延长时间,但最长也不超过20分钟(要求左右轮换练习)。
二、定步劈拳
1、预备式
(1)身体斜向东南立正而站,两脚跟靠拢,左脚尖向前(东),右脚尖外撇45度,两手臂自然下垂,手心向里,指尖向下,身体放松,神意内敛,气沉丹田,降至涌泉,两眼平视前方。
(2)两手外旋,手心向上,从身体两侧经腹前向胸部上托,至胸前向身体两侧分开,分至两肩侧,然后向上托起,此时两脚跟离地,以两脚前掌蹬地,吸气至中腕。同时百会穴领起,当两手托起略过头顶时,然后两手掌内旋向面前相合,然后从面前向下似双手捋须状,捋至小腹前,此时随两手下捋要塌腰松胯,两膝下屈,两手下按,虎口相对,两掌小指上翻,大指朝下,两手臂撑圆,气沉丹田。眼看前下方。
2、三体式
练法及基本要领与前三体式桩练法及要领相同,惟其步子略小些。前后脚相距约两脚远即可。
3、劈拳左起势
(1)接三体式,两脚不动,右手前伸与左手齐,然后双手一起向后下捋,边捋双手边外旋,捋至脐下小腹两侧,双手握拳拳心向上,气沉丹田。两手向回捋要走下弧,边捋边握拳,握拳时中指先向手心向内卷指,卷至中指第一节贴住内劳宫穴,然后依次卷无名指、小指、小指要轻贴手心,然后卷食指和大拇指,大指第一节轻压在食指第一节之上。此势曰:“双捞手”。
要求:握拳如卷饼,双手边回边卷,回捋内含拿法之意,拳要外紧内松。头顶项竖,沉肩坠肘,含胸拔背,塌腰正脊,坐胯曲膝,气沉丹田。
(2)左脚向前垫步,脚尖外撇约45度,膝要曲,重心前移左腿。右脚不动,右腿后蹬,成似直非直状。同时左前臂外旋,左拳经胸前由下顿处向前上方钻出,路线走弧形,拳心斜向上,并微向外倾斜,小指向上拧转,肘尖下垂,左臂尽力前伸,但不要伸直,拳要有向前顶劲.左拳高与鼻尖平,吸气至中脘。右拳不动,眼看左拳。
要求:左拳前钻必须与左脚垫步动作一致。前腿要撑住劲,后腿要有蹬劲。头要有项劲,腰要塌,背要拔。左手臂要有拧钻劲。此式要吸气,吸气至中脘,功深者可见胃部鼓起,再深者可见两软肋部亦可隆起两道横带。
4、劈拳右落式
(1)重心前移,左脚左手臂不动,右脚上步至左脚内侧,右脚掌虚着地,重心在左脚。同时右拳经胸前伸至左小臂内侧,小指根轻贴左小臂,位于左手臂肘前腕后处。
要求:右脚上步时两膝相靠,稍停再向前趟步,前趟时后脚内踝骨要擦着前脚内踝骨前迈。此即拳经云,“磨膝磨胫意气响连声”是也。两肩要抱,两肋要束,项要竖起,头要领起,身要蓄劲,神气要凝。
(2)左脚不动,右脚向前趟出一步,右脚跟先着地,然后前脚掌着地。前脚踏实撑住劲,然后后脚蹬劲。同时两手臂内旋至掌心斜向下变掌,然后右掌小指一侧,沿左小臂上向前轻擦左手虎口向前推出。呼气、气沉丹田,小腹慢慢凸起。同时右手臂尽力向前伸,但不可伸直,右手腕高与肩平。左手收至脐下腹左侧,手心向下,手腕下塌,拇指根节紧靠脐下腹部。眼看右手食指。
要求:右掌前劈与右脚落地要整齐一致,上步时身体要保持平稳,切不可向上窜起,整个劈拳操练,除预备式与收式外,应当在一个水平高度行进。其他要领与三体式相同。
4、劈拳右起式和劈拳左落式,与劈拳左起式和右落式动作要领完全相同,惟左右相反。
5、劈拳回身
左右回身均可,以右转身为例。当左脚在前,劈出左掌时,左掌不动,右手前伸与左手齐,然后两手向后下捋带至脐下两侧变拳,拳心向下,同时左脚尖极力回扣,右脚不动,身体向右转90度,两脚成倒八字形,上动稍停,身体继续向右转90度,左脚不动右脚向前垫步,脚尖外撇48度,同时两拳心翻转向上,然后右拳经胸前由下颏处向前钻出,拳高与鼻尖平,小指尽力向外拧转,左拳不动,眼看右拳。然后上左步劈左掌。
要求:转身要稳,身体切不可左右摇摆,腰要塌住,脊要正;头要顶劲,切不可低头弯腰。
6、劈拳收式
当拳打到起式处,左手左脚在前时向右转身,转过身来面向东,垫右脚钻右拳,再上左步劈左拳。然后左脚收回与右脚靠拢,同时两手臂外旋翻转翻至手心向上,然后从身体两侧向上托至头上,然后两手臂内旋两手掌向内相合,沿面前经胸前向下捋至小腹前下按,两小指上翻虎口相对,掌心斜向下,然后下按收至两大腿外侧。同时两腿直立身体还原。
要求:两手上托要吸气。向下捋按时呼气,并且两手臂要撑圆,两膝要靠紧。起身头要上顶同时气要下沉。然后全身放松,神气怡然。
三、劈拳用劲要领
头顶项竖,下颏微收。前脚落地要有下踏劲,前腿要戳住,后脚用力蹬劲。松胯曲膝,塌腰正脊。五指自然分开,梢节微扣,其形如勾,虎口撑圆,劲力到指,掌心内含。肩要松沉,肘要下垂,齿要轻扣,舌顶上颚,眼向前看。
两手向后捋带要暗含抓拿劲。手脚起落要上下相随,齐起齐落。起钻要暗含拧裹之横劲,落翻要暗含劈落之竖劲。手护心肘护肋,两手出入紧贴肋。手起气也起,手落气也落。一起一落;一升一降;一松一紧:一蓄一放;内气鼓荡,如水之翻浪。两手的起落钻翻横竖之变化,加之丹田海底的鼓荡澎湃,练之日久定会打出形意拳所特有的翻浪劲来。
前拳上钻时吸气,气至中脘,同时提肛缩肾,自中焦领起肺气,直出中府、云门两穴;后手向前劈出时呼气,内气自云门沿胳膊内侧直达少商,充于五指。发力时,随着手掌向前翻落,前腿要撑住劲,后腿蹬劲,两膝要先随腰胯松沉而屈。尔后合扣而挺劲,但膝不可直(始终保持弹性之劲不丢)。塌腰正脊,含胸拔背,头顶长身。手向前发劲时,肩要向前松劲,肘向下坠,手心空含,要有吸劲。
前肩撒开,后肩合扣,小臂贴靠肋部。胯要正,身要似斜似正,臀尾向下垂劲。上身要虚空,下身要坚实,胸中空荡荡,腹内沉甸甸。
劈拳在操练时,看似只是一个向前的推劲。其实其中暗含有向下、向前、向前上方的三种劲道。向下的是劈劲,故而必须沉肩坠肘;向上的力来自命门和臀尾,故尾中大筋要直,尾闾宜向前兜,肩要沉;向前之力主要靠后腿的蹬劲和肩向前松劲,三力混合在一起,寓于一劈之中(初学最好是只练向前的推劲,这样容易找劲)。不管你打哪个劲,都要以丹田内气为劲源,发力时丹田抖动,腰脊发力才是正道。形意拳动作简单,但劲道不好找,故而初习之时一定要慢练,细心揣摩,沉住气一把一把抓,才会摸准劲。练之久矣,定会掌握规律,与人交手时运用何劲,自会因敌变化示神奇。
如果能按以上定步劈拳的方法认真操练,少则一年,多则两年,习者定会感觉自己上身异常轻盈灵活,下盘沉实稳固,全身真气运转流畅,精神旺盛。至此可认为已为下一步练习丹田抖决、爆发劲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四、关于形意内功“叫气法”
形意五行拳的定步练法,是修炼形意内功的最基本功法,也是形意拳家修身养性,练气养生的终身功法。在此功法修炼到一定火候,可进一步练习五行拳的跟步发劲练法,然后再进一步练习行步抖放及化身练法(限于篇幅暂不论述)。通过以上形意拳桩功,行功的修炼之后,习练者可感受到周身轻盈灵活,神清目爽,精力充沛,丹田气充足沉实,一呼一吸内气能上能下,能收能放,周流无间,浑元一体。此时形意内功已初见成效。在此基础上,可进行下一步形意内功“叫气法”的操练。
具体操练法如下:每天在练习完五行拳以后(此时身体感觉气血充盈,气感已非常强),稍事休息,身体放松,手心静气,精神内敛,然后身体咸高马步,然后用面、切、点三种手法进行操练。
l、面击法:用手掌心依次拍击腹部,软肋,最后拍击胃部(中脘)。注:(1)用手掌拍击以上三个部位时,要配合呼吸,拍击时要内气鼓荡,以内气接外拍之掌击。拍击腹部时要呼气,小腹凸起。拍击软肋、胃部时吸气,软肋及胃部要隆起。另外还要配合发声助力,拍击时可发哼声;(2)因用手掌拍击面积相对大,人体不易受损,所以先用掌心拍打以上三个部位;(3)拍打时要由轻到重,要有节奏,初习时宜轻不宜重,要循序渐进,切不可盲练;(4)操练时要左右手轮换拍打;(5)操练时以拍击中脘为主,小腹、软肋次之。
2、切击法:当用手掌拍击有了一定功效后,可进一步施用切击法。此法主要是用小指一侧掌沿,切击前面所说的三个击打部位。注:方法及要领与面击法基本相同。
3、点击法:(1)先主要用中指、食指、无名指三个指头直戳小腹、软肋及中脘三个部位;(2)通过用手指戳击,逐渐过渡到用拳头击打以上所说三个部位。用拳头击打时主要是用小指一侧击打。注:其方法及注意事项与上述两法基本相同。只是由于拳头的力量大,操练时自己要掌握好力度,以个人能承受为度。
待以上三种操练法,实施一个阶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以后(可以经受一般人的拳掌击打了),可进一步使用器具进行辅助操练。如可以选用干净的红砖代替拳掌,继续拍击以上三个部位。注:用红砖拍击时,一定要一下一下由轻到重,掌握好节奏,不可盲练。
当练到拳打其腹、胃部咚咚作响,与人交手能随意接对方拳打脚踢而身体丝毫无损,此功成矣。
形意内功“叫气法”是形意内功较深层次的操练法。此功法必须要在形意五行拳练气、养气有了一定内功基础上,才能进行练习,在练习时一定要有懂得此功法的老师具体传授指导,切不可自己瞎练。
我的形意拳师父吴桂忠老师常讲:“读哪家书,识哪家字”。形意拳在过去几百年的传承中产生了众多分支流派,各支派都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练功方法,各有所长。本文只是意在介绍张鸿庆拳法体系之内涵,虽说这里介绍的较为详细,但对形意门朋友来讲,仅作为参考而已。
五、形意内功健身养生之作用
张鸿庆传形意内功,主是以形意五行拳为载体练意、练气、练劲,调神怡志。五行拳以极其简单的拳式动作操练,对应人体内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五脏器官。以外形带动内气,涵养人体之内脏,而这内气的修炼,主要是运用其独特的丹田呼吸之法。
丹田呼吸是采用以膈肌上下运动为主的腹式呼吸。吸气时膈肌向下运动,肺体尽量向下膨胀,肋骨微微外开,下边提肛缩肾将腹内脏器托住:呼气时,膈肌上升,两肋向内向下合,腹内脏器自然下垂,真气沿任脉下行,注入丹田,形成心肾相交以补命门之火。
练拳是动功,拳式有开有合,有蓄有发,呼吸也必然随之有入有出,其气也要有升有降。我们讲的丹田呼吸就是如此,不能讲气沉丹田,就认为气入丹田而不动了,形成僵滞状态。气沉丹田要活入活出,即能上下、左右、前后滚动不止。
拳家为什么都非常重视丹田气的修炼呢?从保健养生的角度看,人从少壮至衰老的发展过程,也就是肾气的生长、发育充实到衰退的过程,如能延缓肾气的衰退,也就能推迟人体衰老的到来。我们知道中医所说的肾,包含范围很广,不仅仅是两个肾脏,还包括了生殖、泌尿和部分重要的内分泌系统。一般认为从脐下到耻骨,带脉一圈及后面命门笼统称之为丹田,道家谓之练气结丹之所。现代医学认为此处也是产生性激素的位置,内有前列腺、睾丸,女子卵巢等,肾脏也在其附近,通过腹式呼吸,膈肌上下运动和提肛缩肾的锻炼,肯定会增强这部分脏器的功能,使其延缓衰退,人体也可减慢了衰老的过程。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的加强,人体不但会精力充沛,也会大大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,为健康长寿提供了保证因素。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,加大了腹压变化,改善了腹腔血液循环,减少了体内淤血,也改善了心脏的工作压力,实践证明通过丹田内功的修炼;对提高人体的消化功能;提高心脑供血能力;改变人体微循环系统的经络通畅等都是非常有益的。
从技击角度看,采用腹式呼吸,虚胸实腹气向下沉,以及肩沉肘坠,塌腰松胯,身体放松等,可使腹部内气充实而凝重,并使人体重心降低,下盘稳固。同时由于人体上部胸、背、臂等部位处于虚空、松静状态,能使这些部位既轻盈灵活。也更具有弹性力,与敌交手益于进退旋转,听化蓄势,沾实爆发只在弹指一挥间。另外此功吸气时内气上至中脘,胃部及两侧软肋都会膨胀起来,我们知道胃及两肋也是人体最薄弱环节之一,如能练得此功,使此二处之内气随意鼓荡。必能增强其抗击打之能力。张鸿庆传形意内功之法,不只是练常人呼吸之法,更重要的是要练出丹田气的活运之法。气能下沉,亦能上提,还要随意贯之四肢百骸,周身运转,行如流水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。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。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。
  • 手机触屏版

  • 手机APP

  • 微信公众号

  • Powered by Discuz! X3.2 | 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 | 星点互联设计
  • 苏ICP备15516793号 | 营业执照   |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|鲁ICP备19001237号-21|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|  
点击联系客服

在线时间:8:00-21:00

微信:yituqu520

QQ:1575389080

扫码添加微信好友

Q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