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中医书籍]痰证论(侯天印)
<br> <table width="100%" border="0" cellspacing="1" cellpadding="3"><tr>
<td width="46%" height="25">
<strong><span class="style30">作者</span>:</strong>侯天印
</td>
</tr>
<tr>
<td height="25">
<strong><span class="style30">出版社</span>:</strong>人民军医出版社
</td>
</tr>
<tr>
<td height="25">
<strong><span class="style30">书籍分类</span>:</strong>中医基础</td>
</tr>
<tr>
<td height="25">
<strong><span class="style30">文件大小</span>:</strong>8.51 MB</td>
</tr>
<tr>
<td height="25">
<strong><span class="style30">文件格式</span>:</strong>pdf</td>
</tr>
<tr>
<td height="25">
<strong></strong></td>
</tr>
<tr>
<td height="25">
<strong><span class="style30">上传时间</span>:</strong>2015-08-25</td>
</tr>
<br><table>
<tr>
<td>【作 者】侯天印,王春华编著<br />
<br />
【出版发行】 北京:人民军医出版社 , 1989.08 <br />
<br />
【ISBN号】7-80020-109-0<br />
<br />
【页 数】 369 <br />
<br />
【原书定价】$5.20<br />
<br />
【主题词】痰证(学科: 基础理论)<br />
<br />
【中图法分类号】R255.7<br />
<br />
<br />
【参考文献格式】侯天印,王春华编著. 痰证论. 北京:人民军医出版社, 1989.08<br />
第1页 第一章 痰的概念<br />
第3页 第二章 痰证理论的形成与发展<br />
第3页 一、痰证学说的先导<br />
第4页 二、痰证学说的形成<br />
第8页 三、痰证学说的发展<br />
第17页 第四章 痰的致病性<br />
第17页 一、痰属阴邪,遏伤阳气<br />
第18页 二 痰性粘滞,阻碍气机<br />
第18页 三、痰性流动,变化无端<br />
第19页 四、痰多挟瘀,痰瘀相关<br />
第20页 五、痰生百病,百病兼痰<br />
第22页 第五章 痰证的病因学<br />
第22页 一、外感生痰论<br />
第25页 二、内伤生痰论<br />
第29页 第六章 痰证的病理学<br />
第29页 一、阴阳失调与痰证的关系<br />
第30页 二、升降失常与痰证的关系<br />
第31页 三、脏腑失调与痰证的关系<br />
第33页 四、正邪斗争与痰证的关系<br />
第35页 第七章 痰肤的渗法<br />
第43页 第八章 痰证的定性、定位辩证<br />
第54页 第九章 痰证的治疗原则<br />
第58页 第十章 中医八法在痰证中的应用<br />
第69页 各论<br />
第69页 第一章 内科痰证<br />
第69页 一、痰湿肥胖<br />
第73页 二、痰阻发热<br />
第75页 三、痰格恶寒<br />
第78页 四、痰疟<br />
第82页 五、痰阻汗证<br />
第85页 六、痰眩晕<br />
第91页 七、痰头痛<br />
第96页 八、痰闭<br />
第104页 十、痰实中风(附:风痰面瘫)<br />
第111页 十一、痰痉(附:小儿急惊风)<br />
第116页 十二、痰痫<br />
第122页 十三、痰癫<br />
第126页 十四、痰狂<br />
第130页 十五、痰呆<br />
第132页 十六、痰不寐(附:嗜睡)<br />
第137页 十七、痰悸(附:痰停心下悸)<br />
第143页 十八、痰扰健忘<br />
第147页 十九、痰嗽<br />
第161页 二十一、痰哮<br />
第167页 二十二、痰阻胸痹<br />
第172页 二十三、痰结胸<br />
第176页 二十四、痰癖(附:痰饮胁痛)<br />
第181页 二十五、痰热肺痈(附:息贲)<br />
第185页 二十六、痰滞胃痛<br />
第191页 二十七、痰嘈杂(附:吐酸)<br />
第195页 二十八、痰呕<br />
第201页 二十九、痰呃<br />
第204页 三十、痰膈<br />
第210页 三十一、痰阻反胃<br />
第212页 三十二、痰痞<br />
第216页 三十三、痰秘<br />
第219页 三十四、痰泻<br />
第223页 三十五、痰壅遗精<br />
第225页 三十六、痰遏阳萎<br />
第227页 三十七、痰滞癃闭<br />
第231页 三十八、湿痰白浊<br />
第232页 三十九、湿痰淋证<br />
第234页 四十、痰痹<br />
第238页 四十一、痰阻肌肤麻木<br />
第242页 四十二、痰痿(附:湿痰脚气)<br />
第246页 第三章 外科痰证<br />
第246页 一、痰毒<br />
第250页 三、子痰<br />
第252页 四、寒痰疝证<br />
第254页 五、痰湿流注<br />
第256页 六、流痰<br />
第278页 十一、痰热粟疹<br />
第279页 十二、痰核<br />
第282页 十三、痰湿疡<br />
第284页 第三章 妇科痰证<br />
第284页 一、痰阻经迟<br />
第287页 二、痰郁月经愆期<br />
第288页 三、痰阻经少<br />
第290页 四、痰阻经多<br />
第291页 五、痰滞崩漏<br />
第294页 六、痰阻闭经<br />
第297页 七、痰阻经吐<br />
第300页 八、风痰经抽<br />
第302页 九、痰郁经行眩晕<br />
第304页 十、痰火经行发狂妈<br />
第306页 十一、痰湿带下<br />
第308页 十二、痰滞恶阻<br />
第312页 十三、痰扰子烦<br />
第313页 十四、痰停子嗽<br />
第318页 十六、痰阻子眩<br />
第320页 十七、风痰子痫<br />
第321页 十八、痰胎<br />
第322页 十九、痰湿不孕<br />
第324页 二十、痰阻乳胀<br />
第326页 二十一、痰郁脏躁<br />
第328页 二十二、痰阻阴吹<br />
第330页 第四章 五官科痰证<br />
第330页 一、胞生痰核<br />
第332页 二、风痰胞轮振眺<br />
第334页 三、风痰睑废(附:眼球牵斜)<br />
第336页 四、痰泛云雾移睛<br />
第338页 五、痰阻暴盲<br />
第339页 六、痰阻青风内障(附:痰噘瞳神散大)<br />
第343页 七、痰阻视朦<br />
第345页 八、痰阻聚星障<br />
第347页 九、痰结鼻痔<br />
第348页 十、痰阻鼻室<br />
第349页 十一、痰阻声嘶<br />
第359页 十四、痰火喉风<br />
第367页 十八、痰包<br />
第368页 十九、痰火耳鸣(耳聋)<br />
</td>
</tr>
</table>
<br>【下载地址】<br>
**** Hidden Message ***** 【参考文献格式】侯天印,王春华编著. 痰证论. 北京:人民军医出版社, 1989.08 想看看学学学xiexiege 感谢分享,好人一生平安! [中医书籍]痰证论(侯天印) soushansuizhanjia
页:
[1]